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接到萧绰驾崩的消息,耶律隆绪还在瑞鹿原围猎。连忙终止打猎,率领人马前来与耶律隆运汇合。

耶律隆绪忽然像失去了铠甲兵器的武士,茫然不能自制,从未流泪的他,这时候泪水冲开了闸门,再也控制不住。耶律隆绪洒下了一路的泪水。到了灵前,更是几次哭昏在地。

众臣苦劝,耶律隆绪方才慢慢止住悲泣,进了一些食物。可是,悲伤过度,六神无主,好几天不理朝政

张俭说:“皇上,皇太后生前一心只为国家大事着想,皇上也应效皇太后之风,着眼于国家大事,切不可因为私情而废了国家之事。”

耶律隆绪说:“卿哪里知道朕于太后之亲情,无太后无朕,无太后之亲政则无朕之今日。如今太后遽然离开,朕惶惶无主,只觉得如无根之絮,无雨之云,不如何是好。”

张俭说:“无论如何,皇上必须上朝理事,您已经辍朝五日了,百官翘首而望,各国使者齐聚行宫,等待皇上召见,国家大事也要皇上处理,还有为皇太后营建陵寝也亟待皇上过问。”

耶律隆绪只得强打精神,临朝理事。

百官朝拜毕,内侍奏曰:“有皇太后遗诏。”

耶律隆绪令内侍宣读遗诏。

内侍取出遗诏,先递给耶律隆绪看了,然后读道:

天地不造,先帝英年崩殂。时内有豪族雄强,外有大敌窥伺,社稷有倒悬之急,国家有离析之险,危急存亡只在须臾之间。

然先帝英明,慧眼识珠,临终托付耶律斜轸,韩德让以大事,责其辅佐孤幼,协助弱寡。二人受命以来,兢兢业业,内弱豪强之势力,外御强敌之侵凌,尽智竭力,终化险为夷,转危为安,不负先帝所托。契丹之兴,二人首功也。

朕一弱女,裙钗之流,手无缚鸡之力,胸乏治国之术。自摄政以来,日惕夕厉,如履薄冰,如临深渊,战战栗栗,唯恐有负先帝之望。朕自知才疏学浅,难堪大任,故广开言路,欣纳善举,凡有益于社稷者,朕悉听之,悉用之。向者,留礼寿谋逆于内,赵宋侵略于外。然须臾之间,平谋逆与萌芽,扞强敌于气衰,逆贼授首,强敌远遁,何哉?非朕之力,君臣之力,军民之力也。

俗言:人心齐,泰山移。国家之兴盛,在于人心之协和。万众一心,无事不可兴,离心离德,万事皆休。国家兴亡,社稷安危,皆在于人心之向背。吾国虽国号为契丹,而非契丹人之契丹,亦汉人,奚人,渤海人,女真人,党项人,阻卜人,回纥人之契丹。契丹境内,皆吾之良民,亲如一家,血脉相连,不应有内外之别,亲疏之分。望陛下珍之善之,国家兴盛皆赖于此。

朕喜欢和平,犹厌战争,然则平内乱,御强敌,数次南征,世人皆谓朕暴虐,好战,朕不得辨,奈何?所幸与宋缔结和约,足以示朕初心于天下,清浊自明矣。此乃朕平生最得意之事,成宜恪守,誓书如铁,切勿妄想生事,妄生贪念,以致战火重燃,生灵涂炭,使百姓不得安宁,国祚不得延续也。此乃朕之至忧也。

朕德薄福浅,天不假年,今当远离,弥留之言,陛下审之。陛下兄弟也是至孝温良之人,足可信任,切勿生隙,以致骨肉相残,为天下笑也。

大丞相乃先帝托付之人,辅佐之功,堪比伊吕,如今年迈,陛下切勿怠慢,以寒功臣之心。

临别至嘱,勉之勉之。

统和二十七年十二月辛卯日

内侍读毕,耶律隆绪大恸,昏绝,太医急忙施救,半天才醒过来,嚎啕大哭不止。

此时,大丞相耶律隆运躺在床上已经三天,粒米未进,形容枯槁,如一具尸体。自从萧绰离世之后,耶律隆运就像哑了一样,一言不发,直愣愣地看着穹庐顶上的那块亮窗,仿佛有什么东西在那里盘旋。把他的注意力全部吸引去了。

耶律隆绪来了,与他商量萧绰的后事。

耶律隆运说:“老臣心绪已乱,太后的后事全凭皇上办理,如果皇上需要人帮忙,可以让王继忠主持建造皇太后的陵寝,让张俭协助处理国事。”

耶律隆绪说:“大丞相说的对,朕这就让王继忠去办理此事。”

耶律隆运说:“好,皇上也要节哀,爱惜自己的身体,今后有许多大事要你亲自处理。臣老了,不堪重用,不能为皇上分忧解难,惭愧之至。”

耶律隆绪说:“大丞相,朕知道你对皇太后的感情非同一般,不过,朕现在需要你,你要振作起来,太后临终还托重任与你,你不能半途而废呀。”

耶律隆运说:“谢谢皇太后信任,臣虽然无能,愿效死力。”

统和二十八年四月甲子日,承天皇太后萧绰归葬乾陵,文武大臣,外国使节,乃至赤子百姓皆来送葬,哭声震天,泪洒如雨。

大丞相耶律隆运祭罢乾陵,一个人来到自己的陪葬之地上徘徊,良久,他选了一块绿茵茵的草坪坐下来,手轻轻地摸着软绵绵的嫩草,像摸着一张硕大的厚实的貂皮。他躺在草坪上,望着天蓝的醉人。风很轻,像她在耳边细语;云很淡,如她呼出的气息。

那边的桃花开得很灿烂,像一片云霞。桃花深处就是乾陵。/

刚才耶律隆运还在那里,心沉重如铅,痛如刀绞。这会儿,他却莫名的高兴起来,浑身有说不出的轻松。躺在草坪上,阳光洒满全身,温暖,舒适,身体仿佛腾空而起了。他摸着身下的草地,不禁热泪横流,说:“好地方呀!真是一块埋葬人的好墓地呀。”

耶律隆运侧身望着那桃花盛开的地方,说:“你那里也很好,桃花开得多鲜艳,还有那么多松树,柏树,绿树成荫。不过,我看得见你,看得很清楚,陵墓像一个大穹庐,就像你平时住一样,你若是从穹庐里出来,我一眼就可以认出你,是的,无论你穿什么衣服,梳什么发型,即使你蒙着脸,我也能认出你。”

得知耶律隆运去了自己的陪葬地,耶律隆绪的心悬起来来了。这些日,耶律隆运哀伤过度,身体十分虚弱,刚才看到萧绰下葬的时候,他又昏了过去,经过众人一番抢救,才苏醒过来。这时候见到自己的陪葬地,岂不更加伤心?万一出了意外,如何对得起太后临终的嘱咐?

耶律隆绪连忙来见耶律隆运,却看见耶律隆运甚是欢喜,仿佛忘了刚才的伤痛,耶律隆绪既欢喜又不解。

耶律隆运看见皇上走来,也不起身,只是坐起来,拍了拍身下的草坪,说:“皇上,来,坐下试试,很软乎的。”

耶律隆绪挨着耶律隆运坐下来,说:“不错,的确很柔软。”

耶律隆运指了指四周,说:“这地方真好,面临大海,视野开阔,好地方呀。”

耶律隆绪说:“大丞相觉得好,朕就心安了。”

耶律隆运说:“多谢皇上把这么好的地方赐给臣,臣就是现在死在这里也高兴。”

耶律隆绪说:“大丞相今天怎么尽说一些疯话,朕还要大丞相辅助呢。”

耶律隆运叹道:“臣没有说疯话,臣今年已经七十岁了,来日不多了,如今有了这么一块这么好的墓地,后事已经有了着落,臣真的非常高兴。皇上现在人才济济,满朝都是经国理政的能手,繁荣昌盛,指日可待。臣能看到这些尤其高兴,请皇上善用他们,明君能臣,共造契丹盛世。”

耶律隆绪说:“皇太后屡次跟朕讨论天下大势,说守太保生前曾言契丹之祸不在南,也不在西,而在东,今康肇作乱,祸从东起,大丞相焉能置之不顾?”

耶律隆运说:“平定康肇乃皇太后之遗志,臣如何忘得了?皇上放心,只要臣一息尚存,也要完成皇太后的遗愿。”

耶律隆绪说:“如此,朕就放心了。”

耶律隆运问:“皇上何时出兵?”

耶律隆绪说:“当然越早越好。”

耶律隆运摇头道:“皇上先不要着急,等待时机?”

耶律隆绪说:“还等待什么时机?”

耶律隆运说:“皇上,皇太后生前就有讨伐康肇之意,只是时机尚未成熟,其一,出师无名,其二,未得其便。”

耶律隆绪说:“未得其便?此话怎讲?如何才能得其便?”

耶律隆运说:“皇上,这个便马上就要来了?”

耶律隆绪说:“大丞相说来听听。”

耶律隆运说:“前些时,高丽使者魏守愚,前来吊唁,臣问了高丽国内的形势,魏守愚说高丽现在康肇把持政权,鹰张跋扈,有不臣之心,高丽王诵有意除掉康肇,只是实力太弱,不敢下手,臣便告诉魏守愚:契丹也欲除掉康肇,愿意配合王诵,剪除奸佞。臣以为高丽内乱只在这几日,到时候不管王诵能不能除掉康肇,高丽国内必定内乱,到时候皇上借平定叛乱之名出兵,可以得到高丽人的响应,事半功倍,何愁大事不成?”

耶律隆绪大喜,说:“原来大丞相早有谋划,朕可以高枕无忧了。”

耶律隆运说:“皇上可不能掉以轻心,臣觉得康肇可不是那么容易对付的。”

耶律隆绪笑道:“大丞相说的是,朕已令中京兵甲司,缮造战具,兵器,铠甲,各部贮备粮草,只等大军出征。”

耶律隆运说:“王继忠是中京留守,他应该已经做好准备。”

耶律隆绪笑道:“王继忠是个非常可靠之人,值得信赖。”

耶律隆运说:“不错,这人有守太保之才,皇上不要怠慢了他。”

耶律隆绪说:“大丞相说的是,可是——”

耶律隆绪本来想说王继忠还是一个汉人,可想到耶律隆运也是一个汉人,就把话咽回去了,改口说:“王继忠对挂帅之人有些意见?”

耶律隆绪说:“朕想让萧合卓挂帅,让王继忠任副帅,可是,王继忠以为不可,不愿意担任副帅。”

耶律隆运说:“萧合卓非大才也,没有大局观念,容易贪小利而误大事,皇上还是另选他人吧。”


页面连接:http://www.zszwz.com/news_0_6pxj4/ppzp6iu4.html

棉花糖小说 番茄小说

首页 目录 +惊喜 下一页

笔趣小说飞飞小说网贼吧小说网镇魂小说网贼吧小说网宝书网笔趣阁5200新笔趣阁bl文库宝书网bl文库贼吧小说网贼吧小说网猪八戒小说网 宝宝起名